查看原文
其他

普通人的“软肋”,被遗忘的昨天

小冠 风车读书
2024-09-08

阳过了,阳康了,一些地铁线路又开始拥挤了,和新冠疫情对不少人而言,已是昨日黄花。

大白、方舱、消杀乃至社区防疫人员等词汇,或许也已经变得模糊。

绝大多数“防疫人员”,都已经脱下“虎皮”,再次回到普通人之列。

然而,直到半个多月前,也就是11月底,我们的日子,还是另一种景象,到处都被封控。

哪怕有一点点“县官不如现管”小权的社区防疫人员,在一些时候,也堪比“活阎王”

“他的软肋是儿子”、“往寻衅滋事上靠,找个黑地儿拘他三天”……

就在11月底,某社区的一些工作人员,准备用这种手段“收拾”不听话的居民。

这远远超出了任何意义上的职责范围,而是凭借“权杖在手”,对普通人肆意施暴,扣帽子打棍子,乃至“祸连九族”的整人。

这样的事情,我们很难忘记——也不该从此翻篇,假装什么也没发生。

以上种种,也让我们想到了美国当代学者兰德尔·柯林斯的一本书:《暴力》

书中采用微观社会学的方法论,对形形色色的暴力进行探究、解剖,很多内容,发人深省。

子女居然成了“软肋”

有这样一段视频,前不久在网上传遍。

视频中,在一个街道办公室里,四个工作人员——两男两女——在交谈。

这四个工作人员,正在商量如何整治某个居民,也许是因为该居民不那么听话。

“找个黑地儿,拘他三天!”

“看哪个帽子扣他合适。”

“咱们把帽子,往寻衅滋事上靠。”

“他的软肋是儿子!”

视频中的办公室里,有一些宣传册,上面印有“昌平区志愿服务站”、“天通苑”等字样。

这等混账事,居然发生在“首善之区”的近郊!

想想看,他们不过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,“一朝权在手”的社区工作人员,也可能只是志愿者。

然而,包括你我在内的所有普通住户,如果稍有不听话,或者一不留神得罪了其中的谁,就可能背上“寻衅滋事”之类的箩筐罪名,被对方轻而易举地关上几天。

甚至面临更加严重、长期阴魂不散的后果——尤其是,当你有了孩子。

孩子最弱小,也最无辜,但在一些恃权施暴、穷凶极恶之徒眼中,孩子成了最可以轻易下手、轻易得手的“软肋”——哪怕你本人是硬汉,恐怕也无法不顾孩子!

这种情况并非孤例,几个月前的上海某小区,有个年轻人,不肯被稀里糊涂地带走隔离,与对方争辩几句,也被对方威胁:

“不配合防疫,要影响三代!”

言外之意,就是一旦你有了“污点”,将来孩子都会受到株连,一些“皇粮铁饭碗”的职业,可能政审不过关,无资格进入。

那个年轻人,则当场回敬道:我是最、后、一、代,谢谢!

——但更多人,还是会结婚生子,早晚都会有可被拿捏的“软肋”。

如此想来,令人不寒而栗!

正如书中所言,哪怕一点点芝麻绿豆的权力,也可能将人性扭曲得青面獠牙

一些普通人一旦稍有些权威,往往对身边那些无权无势的普通人,乃至长期以来朝夕相处的父老、乡亲,倍加苛酷、暴虐,俨然鱼肉一方的土豪劣绅。

而且,比起明文规定,他们会层层加码地整人,其手段往往渗透着封建时代的恶臭,包括株连家人、孩子……

书中这些话语,对某些人而言,可谓是入骨三分的精准写照。

恶吏为何层出不穷?

有人说,不断有以防疫之名滥施暴力、肆意整人的恶吏,被曝光,被查处——官方的态度和力度,似乎都无可挑剔。

比如去年底,封控力度空前的西安,一个家住在团结南路南窑头社区的小伙子,出小区买了几个馒头,回小区时防疫人员粗暴阻拦。

小伙子和他们发生了几句争执,质疑他们的做法,拿出手机想要拍照。

那几个防疫人员顿时勃然大怒,恶狠狠地抢下他的手机,并且一拥而上,对小伙子拳打脚踢。

刚买的馒头,也七零八落撒了一地。

这起暴行被曝光于网络,一度引发轩然大波。

2022年元旦,此事得到了西安警方的严肃处理,两个打人的防疫人员彭某某和闫某某,被行政拘留7日,并要求向小伙子公开道歉

其“防疫人员”的工作,也因此化作乌有。

类似的报道,一直屡见不鲜,尤其是在全国各地封控最严的时候,被查处的恶吏也最多。

然而,似乎成了一个怪圈:恶吏越抓越多,其种种暴行,也越发苛酷,骇人听闻。

包括在今年冬天的黑龙江,某奶茶店仅仅因为先说欢迎,后要求扫码,就被钓鱼执法的防疫人员,当场贴了封条!

虽然此事成为新闻,引发了各界关注,很快被“及时纠偏”,但仔细想想,也令人胆战心惊。

或许,正如书中所言:

“任何一种频繁出现、屡禁不止的暴力顽疾,都远不只是某些人的个案,相反在其背后,有着更为深层的系统性问题。”

如今,这些以防疫之名的暴力恶行,大都已经烟消云散,道理其实也很简单:

一刀切的封控,终于过去了,甚至走向了连阳性病例都不再统计的另一个极端……

依然是奥密克戎毒株:阳过了,难受几天,绝大多数人也就恢复了正常作息。

那么,我们这一年来,所经受的种种的条框限制,种种不近人情的刁难,乃至以防疫之名的暴力威胁,究竟有何意义?

这些,仅仅是某些“恶吏”的问题吗?

这比那些已经脱下虎皮的恶吏,更值得被追问,乃至追责……

暴力之后,正义何在?

书中谈到,普通人在遭受(包括耳闻目睹)明显不公正的暴力之后,如何面对这个事实,是非常重要的。

不得不承认,很多暴力恶行,或许一直得不到正义的惩处。

于是,很多人在经历了敢怒不敢言的悲愤之后,越发绝望,对惨痛的暴力罪恶,索性“选择性淡忘”,仿佛这个世界一直岁月静好,不曾有过丑恶和无奈。

还有一些人,则扭曲了自己的是非观,用各种方式将其暴力行径合理化,甚至对暴力者产生崇拜,渴望自己将来也能有机会加入他们的行列。

就像疫情期间,有多少人在内心深处,反而更渴望加入“编制”,从被吆三喝四管控的对象,变成“管人的”?

书中强烈反对上述做法。

在作者看来,“即使普通人,看似再渺小的个体,内心深处也有一座基于天理良知的圣殿,或曰自然法的法庭。暴力就是暴力,尤其是恃权凌弱的暴力,是无可争议的罪孽。”

“哪怕大环境再令人无助、无奈,我们至少可以独自记录现实世界的种种见闻和感受,将那些暴力场景定格于笔墨,形成足以抵抗遗忘的文字记录。”

“除了独自记录下来,并不断翻阅,相互之间也不妨尽各种可能,来进行交流……”

对种种暴力,普通人往往不得不“原谅”,也没有办法“不原谅”,无法伸张正义。

但至少,不要轻易忘记。

“随着时间的推移,纸上那些令人无可辩驳的文章记录,可以超越时空,让横行一时的暴力,受到永久的公开审判。”

笔胜于剑,正义也不会永远屈服于暴力。

图片/均源自网络

推 荐 阅 读

(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)

因公众号平台推送规则更改
请在右下角点下“点赞” “在看”
第一时间阅读文章

好看的人都在看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风车读书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